[ 索 引 号 ] 115002407116438038/2023-00016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其他公文
[ 发布机构 ] 石柱县黎场乡 [ 发文字号 ] 石黎府发〔2023〕213号
[ 标 题 ]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黎场乡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黎场乡2023年度强降雨期间地质灾害避险转移、撤离预案》的通知
[ 成文日期 ] 2023-05-15 [ 发布日期 ] 2023-05-25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黎场乡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黎场乡2023年度强降雨期间地质灾害避险转移、撤离预案》的通知

石黎府发〔2023213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黎场乡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黎场乡2023年度强降雨期间地质灾害避险转移、撤离预案》的通知

各村、乡属各科室:

主动避险转移、撤离是防范地质灾害最为有效的防灾手段,近年我镇积极组织强降雨期间地质灾害避险转移撤离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现将《黎场乡2023年度强降雨期间地质灾害避险转移、撤离预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组织实施。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黎场乡人民政府

2023年5月15日

(此件公开发布)

黎场乡2023年度强降雨期间地质灾害避险

转移、撤离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根本遵循,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实践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严格按照“预防为主”、“分级管理与属地管理相结合”原则,牢固树立“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责任意识,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全面做好强降雨期间地质灾害避险转移撤离工作,提高因强降雨引发地质灾害的风险防控能力,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决落到实处。

二、目标原则

(一)工作目标

结合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及实况降雨情况,合理确定地质灾害避险转移撤离范围及对象,组织做好地质灾害避险转移撤离工作,切实做到应转尽转、应转早转,应撤尽撤、不落一人,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

(二)工作原则

坚持生命至上。坚持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作为第一要务,全力做好强降雨期间地质灾害避险转移撤离工作。

坚持关口前移。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应转早转,应转尽转,应撤尽撤,努力实现地质灾害防治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

坚持协调联动。坚持村地质灾害避险转移撤离责任主体、部门协同配合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村组织领导能力和行业部门专业指导作用,形成工作合力。

坚持督导检查。坚持常态督查检查和强降雨期间临时督导相结合原则,全面加强地质灾害避险转移撤离责任落实,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三、职责分工

(一)各科室。应急办负责地质灾害预警、应急救援(含避险转移)及灾后重建等工作;规建办负责地质灾害的监测及治理工作;党政办负责地质灾害相关工作的协调;财政办负责地质灾害相关工作的资金保障;其余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落实工作。

(二)各村。负责组织辖区内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避险转移撤离。协助各职能部门和指导辖区内受地质灾害威胁的企事业单位做好避险转移撤离。

四、风险预警

应急办应根据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需要,做好气象服务保障,加强降雨实时监测和精准预报,预报服务精准及时到村。

五、避险转移撤离

(一)转移范围

1.汛前动态评估。组织村和广大群众开展汛前地质灾害全面排查,进一步研判地质灾害隐患点稳定性(不稳定、基本稳定、稳定)及影响对象,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高和极高风险区分布范围,以及防御重点和防御措施,汛前纳入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印发各村。

2.预警划定范围。当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级别为红色、橙色及黄色时,由应急办牵头,规建办协助,其他部门及村共同研判,结合当地降雨实际,共同研判细化地质灾害避险转移撤离范围、人员、场所等,实时追踪做好地质灾害避险转移撤离范围动态调整工作。

(二)转移人员

1.对象分类。一是受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的群众;二是高易发区、高和极高风险区可能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三是交通、采矿、水利等工程建设可能受地质灾害威胁的野外作业人员和工作人员;四是临坡、临崖、临水、临沟等区域可能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

2.分级避险。

(1)黄色预警:在隐患点发生异常险情时,紧急撤离受威胁群众和有关人员。

(2)橙色预警:应提前转移不稳定地质灾害隐患点受威胁群众,高易发区、高和极高风险区临坡、临崖、临水、临沟等区域可能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以及存在较大地质灾害风险的交通、采矿、水利等工程建设野外作业人员和工作人员。实况降雨达橙色预警时,应立即组织上述人员紧急撤离。

(3)红色预警:应提前转移不稳定和基本稳定地质灾害隐患点受威胁群众,高易发区、高和极高风险区可能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交通、采矿、水利等工程建设野外作业人员和工作人员,以及临坡、临崖、临水、临沟等区域可能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实况降雨达红色预警时,应立即组织上述人员紧急撤离。

3.紧急撤离。各村严格要按照危险隐患点强降雨时紧急撤离、隐患点发生异常险情时紧急撤离、对隐患点险情不能准确研判时紧急撤离要求,坚决果断决策,迅速组织受威胁对象紧急撤离。

(三)转移预案

各村要按照一村一预案要求,制订地质灾害避险转移撤离预案,定期组织开展演练,使干部群众和相关责任人熟悉掌握地质灾害隐患点、高易发区、高和极高风险区,以及预警信号、撤离路线和避险场所等情况,加强防灾自救知识培训,提高干部群众主动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四)转移场所

应急办负责统筹,相关部门协助,各村结合各自实际,科学选定地质灾害避险转移撤离场所,充分利用闲置地、空旷地,优先使用现有学校、社会福利设施、村委会所在场所和其他避险转移场所。要做好场所安全隐患排查和综合评估,避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和可能发生次生灾害的区域。各村要在预案中明确地质灾害避险转移撤离场所。

(五)转移组织

1.乡地质灾害防治救援指挥部组织临灾会商确定范围和人员。乡政府发布地质灾害提前转移令和紧急撤离信息,包括时间、范围、人员等信息。

(1)提前转移令发布之时起至强降雨来临之前,村要迅速组织受威胁群众避险转移,行业部门要指导、监督有关企业、单位做好安全防护,迅速组织受威胁对象避险转移。

(2)紧急撤离信息发布后,村要立即组织受威胁群众紧急撤离,行业部门要责令有关企业、单位立即采取“六停”(停学、停工、停业、停运、停游、停航)措施,组织受威胁对象紧急撤离。

2.地质灾害避险转移撤离工作要落实乡、村干部层层包干责任。各职能科室要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和心理疏导,对不理解不配合的人员,要耐心细致做好思想工作;对不服从指挥的,必要时可协调公安部门对其采取强制措施,确保应转尽转,应撤尽撤。

3.避险转移撤离要确保群众“五有三防”,即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安全住所、有医疗服务,做好卫生防疫、消防隐患排查、次生灾害防治。

4.乡地质灾害防治救援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会商,结合降雨趋势预测和现场巡查情况,研判返回居住有关事项,坚决杜绝因已转移撤离群众擅自回流造成人员伤亡。

5.应急办、规建办要按照法定职责,及时、准确将转移人数、转移地点等情况逐级滚动上报,准确掌握人员避险转移撤离情况。

避险转移撤离“五大关键环节”工作指南

预警级别

何时转

转移谁

谁组织

转到哪

如何管

Ⅲ级(黄色)

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规划自然资源部门发布)

紧急撤离信息发布后

隐患点发生异常险情时,受威胁群众和有关人员。

1.乡地指组织会商研判,细化地质灾害避险转移撤离范围、人员、场所等。

2我.镇政府发布提前转移令和紧急撤离信息。
3.村负责组织辖区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避险转移撤离。
4.行业部门负责指导、监督有关企业、单位组织受地质灾害威胁对象避险转移撤离。

1.集中安置。
2.投亲靠友。

1.按照“谁转移,谁负责”原则进行管控,确保避险人员“五有三防”。

2.镇地指组织会商,研判返回居住有关事项,确保不安全不返回。

Ⅱ级(橙色)

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规划自然资源部门发布)

提前转移令发布之时起至强降雨来临之前

1.不稳定地质灾害隐患点受威胁群众。
2.高易发区、高和极高风险区临坡、临崖、临水、临沟等区域可能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
3.高易发区、高和极高风险区存在较大地质灾害风险的交通、采矿、水利等工程建设野外作业人员和工作人员。

实况降雨(气象部门发布)

紧急撤离信息发布后

Ⅰ级(红色)

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规划自然资源部门发布)

提前转移令发布之时起至强降雨来临之前

1.不稳定和基本稳定地质灾害隐患点受威胁群众。
2.高易发区、高和极高风险区可能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
3.交通、采矿、水利等工程建设野外作业人员和工作人员。
4.临坡、临崖、临水、临沟等区域可能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

实况降雨(气象部门发布)

紧急撤离信息发布后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建立驻村领导包村、村干部及驻村组干部包社、社干部包户的地质灾害避险转移撤离责任制,进一步压实镇、村干部责任,实行网格化管理,实现地质灾害防御工作责任全覆盖,确保各项地质灾害防御措施落实落细。

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将地质灾害避险转移撤离工作纳入安全生产保障重点事项,严格落实各级责任人责任,实行全链条闭环管理,实现生产经营各环节地质灾害防御工作责任全覆盖,确保各项地质灾害防御措施落实落细。

(二)资金保障

财政办应依法依规将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设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专项用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三)物资保障

应急办要加强地质灾害避险转移撤离物资保障,围绕保障避险转移撤离人员“五有三防”任务要求,配齐避险转移撤离场所设施设备,保障避险人员基本生活需要。

(四)技术保障

规建办要充分利用现有防灾信息系统、自动化监测系统,充分发挥驻守地质队员、专家专业特长,为地质灾害避险转移撤离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五)宣传保障

党群办(宣传)要通过广播、LED屏、大喇叭、进村入户等多种方式加大地质灾害防灾知识和地质灾害避险转移撤离工作宣传力度,多方式、多渠道报道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使广大受威胁对象充分认识地质灾害危害性,充分调动受地质灾害威胁对象避险转移撤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群众防灾避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鼓励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地质灾害高易发区群众、高和极高风险区群众主动避险搬迁。

附件:黎场乡地质灾害防治救援指挥部

附件

黎场乡地质灾害防治救援指挥部

指 挥 长:刘

          周兴鱼

副指挥长:

          秦大治

    员:各班子成员

各科室负责人

各村居书记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由李威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应急办主任任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设在应急办,负责指挥部日常

(此页无正文)

黎场乡党政办公室                      2023515日印发

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